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藏党发【2016】11号)、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国办发〔2016〕22号)和《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7〕8号)精神,结合米林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扶贫对象是指根据中央和自治区扶贫标准识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
本办法所指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资金,具体包括扶贫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用于脱贫攻坚的其他涉农专项资金等。
第三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坚持精准使用和安全高效相统一的原则,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使扶贫资金惠及贫困人口。
第二章 部门职责
第四条 乡镇政府、业务主管部门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编制本乡镇脱贫攻坚年度项目计划,建立到村到户分类别项目储备库,组织项目申报、项目实施、资金核算、档案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米林县直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依据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的整合项目任务清单,制定本部门统筹资金支持脱贫攻坚具体方案,加强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管理,指导乡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并进行审查报批,督促乡镇实施项目建设,组织检查验收,协助开展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六条 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汇总编制全区脱贫攻坚五年总体规划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建立分类别项目储备库,制定年度整合项目任务清单及扶贫资金整合和资金统筹分配使用方案,组织开展项目立项评审,以及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验收评估、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七条 财政部门负责财政扶贫资金的筹措、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严格财政资金监管。
第八条 财政、监察等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和违规违纪问题的查处等。
第九条 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脱贫攻坚年度计划的审定和批复,以及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规模的审查确定。
第三章 资金预算与分配管理
第十条 按照“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要求,米林县财政负责制定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将所有可统筹整合使用的财政涉农资金进入“一个盘子”,实行集中管理和统筹使用。
第十一条 县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米林县财政列入年度预算。
第十二条 县级和上级安排的财政扶贫资金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可统筹整合的财政涉农专项资金,按照因素法或整合项目任务清单进行分配,经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批准后,资金指标切块分配到米林县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对上级有明确规定或要求的,按上级有关要求进行分配。
第十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
(一)产业脱贫。支持开展特色种养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等。
(二)就业脱贫。支持扶贫对象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对扶贫对象进行就业培训、就学补助、劳务信息服务。
(三)易地扶贫搬迁。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支持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
(四)生态保护脱贫。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防灾减灾避灾,传统村落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
(五)智力扶贫。支持贫困地区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改善办学条件,支持农村贫困地区科技扶贫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六)社保兜底脱贫。支持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
(七)健康脱贫。支持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予以财政补贴等。
(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支持贫困地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水利建设扶贫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和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等。
(九)金融扶贫。支持开展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设立扶贫融资担保机构或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
(十)社会扶贫。支持“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扶贫社会众筹网络平台建设等。
第四章 项目实施与管理
第十四条 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
第十五条 项目经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米林县、乡(镇)、村应通过媒体、网络、公开栏等形式予以公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实施单位、负责人、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受益人口、建设期限等。
第十六条 米林县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在实施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项目实施管理程序。
(一)凡属于《米林县政府采购目录》范围的,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规定执行;属于工程建设类项目的,按照招投标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项目建设单位要与商品、劳务供应者或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建设内容、建设期限、供货时间、质量标准、合同价款、施工安全和违约责任等。
(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一经批复,乡镇或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地点和建设内容、规模,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必须报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
第十七条 对直接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所扶持的项目,由贫困户自主实施;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项目,由乡镇政府负责监督合作社、农场、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及履行协议,按规范程序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支付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
第十八条 乡镇对完工项目初验后,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或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申请县级验收,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组织相关部门及专业人员进行验收。
第十九条 项目建成验收后,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明确产权和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积极探索财政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收益分配机制,增加贫困对象收入。
第二十条 乡镇和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对项目建设中的规划设计、招投标(采购)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监理、验收、决算审计等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及时归档。
第五章 资金拨付与管理
第二十一条 米林县财政部门根据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的资金整合清单,以及项目用款需要和相关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分批将资金计划指标下达到米林县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米林县相关项目主管部门或乡镇要建立财政扶贫资金专账,实行专人管理,专人核算,封闭运行。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费不得用于下列各项支出:
(一)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
(二)购买交通工具及通讯设备;
(三)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四)弥补企业亏损;
(五)修建楼、堂、馆、所及贫困农场、林场棚户改造以外的职工住宅;
(六)弥补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七)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九)其他与脱贫攻坚无关的开支。
第二十三条 财政扶贫资金按照县级报账制有关要求严格执行,资金直达项目实施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
第六章 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 米林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工作严格执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财农〔2017〕115号)、《西藏自治区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管理暂行办法》(藏财预字〔2017〕88号)相关规定,遵循聚焦精准、突出成效;科学规范、公正公开;分类分级、权责统一;强化监督、适当鼓励的原则。米林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时开展绩效目标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条 米林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依据:
(一)中央和自治区关于脱贫攻坚、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
(二)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扶贫部门制定印发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管理有关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
(三)统筹整合资金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文件及相关资料;
(四)审计部门出具的相关资金审计报告;
(五)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出具的有关资金检查结果;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六条 米林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资金投入、资金拨付、资金监管、资金使用成效等方面的情况。详见附表。
(一)资金投入。主要评价我县预算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总量、增幅及分配的合理性、规范性。
(二)资金拨付。主要评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的时间效率。
(三)资金监管。主要评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责任落实情况。包括信息公开和公告公示制度建设和执行、监督检查制度建设和执行等。
(四)资金使用成效。主要评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包括年度资金结转结余率、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成效、贫困人口减少、精准使用情况等。
(五)加减分指标。包括加分指标(机制创新)和减分指标(违规违纪)。
第二十七条 财政、扶贫、发改等部门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制度体系,主动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协调和信息共享,对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全程动态管理。
第二十八条 乡镇要将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和项目监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对项目申报立项、规划设计、资金使用、项目实施、项目验收、资金报账等全过程进行监管。
第二十九条 项目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乡镇完善项目操作程序、加快项目施工和资金支付进度等,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审计和检查工作。
第三十条 米林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项目检查和约谈制度,不定期开展项目检查,检查结果在全县通报。对在检查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进行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情节较重的依法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一)项目方案编制不实,不具体的。
(二)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质量不合格,未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
(三)未按期按量完成资金筹集整合计划的。
(四)未建立公示制度,公示不到位的。
(五)财务核算不规范、不清晰或造成资金浪费的。
(六)监督检查责任不落实,工作督查不到位的。
(七)项目验收不及时,项目验收走过场的。
(八)资金管理不力,资金使用效益差的。
(九)群众反映较大,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一条 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行绩效评价制度,其结果与财政扶贫资金安排相挂钩,并作为县委县政府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缴资金,同时对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虚报项目内容,夸大项目投资额的。
(二)截留、挤占、挪用、贪污项目资金的
(三)同一项目多头申报,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的
(四)其他违纪违法行为。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县财政、扶贫办、发改委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