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季度米林市环境质量公示
一、县域环境质量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1.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臭氧(O3),共6项指标。
2.监测点位
米林市人民政府
3.监测频次
手工监测:每年监测四次,每季度一次,每次连续5天。监测时间:第一次1月;第二次4月;第三次7月;第四次10月。
4.监测技术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17)。
5.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6.监测结果
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Ⅱ级浓度限值。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点位
(1)米林市雅鲁藏布江上游0.5Km(断面级别:市控)
东经:94°11′46.20″北纬:29°12′41.16″
(2)米林市雅鲁藏布江下游1.0Km(断面级别:市控)
东经:94°13′28.35″ 北纬:29°13′58.56″
2.监测项目
流量、水温、pH值、溶解氧、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等25项指标。
3.监测频次及监测时间
手工监测:每年监测12次,每月1次。
监测时间:每月1次。
4.监测技术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2-2022)
5.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6.监测结果
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限值要求。
(三)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地表水水源地)
1.监测点位: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旁水坝(地表水)
东经:94°13′26.45″北纬:29°07′13.02″
2.监测项目
(1)常规监测:水温、pH值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以N计)、铁、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甲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硝基氯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滴滴涕、林丹、阿特拉津、苯并(α)芘、钼、钴、铍、硼、锑、镍、钡、钒、铊共61项。
(2)水质全分析:水温、pH值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六价铬、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以N计)、铁、锰、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环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异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甲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2,4二氯苯酚、2,4,6三氯苯酚、五氯酚、苯胺、联苯胺、丙烯酰胺、丙烯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水合肼、四乙基铅、吡啶、松节油、苦味酸、丁基黄原酸、活性氯、滴滴涕、林丹、环氧七氯、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敌敌畏、敌百虫、内吸磷、百菌清、甲萘威、溴氰菊酯、阿特拉津、苯并(α)芘、甲基汞、多氯联苯、微囊藻毒素-LR、黄磷、钼、钴、铍、硼、锑、镍、钡、钒、钛、铊共109项。
3.监测频次及监测时间
(1)常规监测
手工监测:全年监测11次,除7月以外每月1次。
监测时间:每月前10日内采样。
(2)水质全分析
手工监测:全年监测1次。
监测时间:7月。
4.监测技术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2-2022)
5.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6. 监测结果
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限值要求。
二、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
(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1.监测点位
必测村庄:扎西绕登乡雪巴村(种植型);选测村庄:里龙乡(2个):朗贡村木如一号安置点、朗贡村木如二号安置点;米林镇(2个):雪卡安置点、邦仲安置点;卧龙镇(16个):卧龙村、下觉村、塘崩巴村、麦村、真多村、日旭村、甲格村、日村、单嘎奴觉村、嘎当村、本宗村、本夏村、仙村、甲竹村、扎村、江中村以上合计21个村庄。
2.监测项目
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共6项。
单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臭氧为微克/立方米(μg/m³)、一氧化碳为(mg/m³)。
3.监测频次
手工检测:全年监测四次,每季度监测一次,每次连续监测5天。监测时间:第一次1月~2月;第二次4月~5月;第三次7月~8月;第四次10月~11月。
4.监测技术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194-2017)及修改单。
5.空气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6.监测结果
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Ⅱ级浓度限值。
(二)农村试点监测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1)监测点位
①扎西饶登乡(1个):雪巴村(东经:94°04′54.93”北纬:29°14′25.72″);
(2)监测项目 单位:mg/L
序号 |
项目 |
序号 |
项目 |
序号 |
项目 |
序号 |
项目 |
1 |
水温 |
9 |
氟化物 |
17 |
铅 |
25 |
氯化物 |
2 |
pH(无量纲) |
10 |
粪大肠菌群 |
18 |
镉 |
26 |
硝酸盐氮 |
3 |
溶解氧 |
11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19 |
六价铬 |
27 |
铁 |
4 |
高锰酸盐指数 |
12 |
化学需氧量 |
20 |
氰化物 |
28 |
锰 |
5 |
氨氮 |
13 |
铜 |
21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29 |
总氮(湖、库,以N计) |
6 |
石油类 |
14 |
锌 |
22 |
硫化物 |
|
|
7 |
挥发酚 |
15 |
砷 |
23 |
硒 |
|
|
8 |
总磷 |
16 |
汞 |
24 |
硫酸盐 |
|
|
(3)监测频次
每季度监测一次,全年监测4次。
(4)监测技术要求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91.2-2022)。
(5)地表水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6)监测结果
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限值要求。
三、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
(一)米林市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
(1)监测项目
Leq、L10、L50、L90、Lmax、Lmin、SD、Ln、Ld。
(2)监测点位
按照米林市声功能区划分技术报告要求不少于7个点位进行监测。
(3)监测频次
手工监测:每年监测四次,每季度一次,每个点位连续监测24小时。
(4)监测技术要求
执行《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HJ 640-2012)、《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要求进行。
(5)噪声质量评价标准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
(6)监测结果
1.米林市气象局: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Ⅰ级标准限值要求。
2.米林市人民政府: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Ⅰ级标准限值要求。
3.米林市帮加村: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Ⅰ级标准限值要求。
4.米林市水文站: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Ⅰ级标准限值要求。
5.米林市水利局: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Ⅰ级标准限值要求。
6.米林市火车站: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Ⅰ级标准限值要求。
7.米林市火车站广场:本次检测指标的检测结果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的Ⅰ级标准限值要求。
林芝市生态环境局米林市分局
2025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