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 索

【奋力建设全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林芝市创新教育教学“三双”模式 赋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 2025-05-06
  • 【字体:    
  • 【打印文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林芝市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紧扣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和促进教育事业长远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对接援藏省市,创新“双融合、双培养、双教育”的“三双”模式,大力推进管理体制、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改革,赋能林芝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党建引领+思政育人”双融合模式。以党建引领促融合。构建以“党组织+思政教师”的“两级联动”“逐层引领”为模式的组织体系,在教育系统成立各级党组织124个,推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全市74所中小学校全面落实,择优配强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思政教师队伍,确保党的工作、思政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有效覆盖。全市教育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290名,组织600余名党建和思政工作者参加网络培训。以思政育人促融合。以“能动思政、贯通育人”为抓手,依托“广东高校与西藏林芝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项目,推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学同频共振、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行党组织优秀代表轮流开展思政课程宣讲,实现思政教育“小课堂”和党建“大课堂”有效融合,凸显党建引领、思政铸魂实效。

创新“师资引育+援藏帮扶”双培养模式。以师资引育强培养。用好用活自治区赋予林芝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予以编制上支持的特殊政策,首次为工布江达县精准引进1名教育菁英人才。利用350万元“组团式”援藏经费和200万粤林育才专项资金,柔性引进26人次在林芝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全学段开展实地帮扶,协调华南师大等高校“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组100余名专家实地开展示范带学,帮助建成18个科教研基地、15个首批名教师名校长工作室,132名林芝教师被纳入广东“新强师工程”统筹培训。以援藏帮扶强培养。创新实施“集团包校”、跨区域集团化办学、广东“名校+”精准帮扶等工程,制定《深化广东对口支援促进林芝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粤林两地各级各类学校建立168对友好学校关系,林芝3所受援学校与广东3个优质教育集团21所成员学校签订“集团包校”帮扶协议,实现广东教育集团的管理、师资、设备等优势源源不断“流入”林芝本地学校。

创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双教育模式。以基础教育固根基。按照高中阶段编制与学生1:12.5、初中阶段1:13.5、小学阶段1:19编制配比,严格测算核定各层级、各学段编制底数,争取1800余名教育事业编制资源,目前市县乡中小学核定事业编制达3702名,占全市事业编制总量41.6%。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抓手,逐步增设特殊学校、广东实验中学、巴宜区八一镇团结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林芝市第四幼儿园,健全完善教育机构布局,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以职业教育促就业。突出适用实用、充分就业原则,围绕服务雅江清洁能源开发、川藏铁路建设、边境一线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大工程、重点任务需求,实施“1+N”技工教育帮扶,与广东技师学院、TCL等38家学校、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协议,推动广轻工等4所高校5个专业与市职校开展“3+3”中高职人才联合培养试点,促成全国首个政府主导的“央地共建”产教融合中心落地巴宜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人才、能工巧匠,为推动林芝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链接:    自治区政府网站      区(市)县政府门户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  

主办单位:米林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林芝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藏公网安备 54262302000002号   工信部备案:藏ICP备11000170号-8  网站标识码:5426230001
违法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