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的民生底色。林芝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区党委关于深化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部署,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健全基层组织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进一步打基础、抓基层、强治理,奋力开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
健全组织体系,激活城市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强化市县联动抓谋划。制定《关于强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方案》,建立由市委书记、各县(区、市)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本级召集人的领导协调机制,提出目标思路措施,分类指导推进,定期调度通报,研究具体问题,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走向深入。强化乡村骨干抓治理。以巴宜城区为重点,建立2个街道“大工委”、8个社区“大党委”,57个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的党组织负责同志兼任“大工委”“大党委”委员,统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和力量,共同抓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结合村(社区)班子届中分析,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试行有党务工作经历的四级调研员以上职级公务员担任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确保村(社区)有能力抓好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强化网格组织抓覆盖。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原则,将巴宜城区、城乡结合部划分为30个片区大网格、681个小网格,其余县(市)科学划分社区网格79个,把党建、综治、民政等重点工作纳入网格事项,实现“一网统管”。结合服务半径、居民情况、党员人数等情况,集中开展网格党组织覆盖行动,建立63个网格党组织,设立小区(楼院)党支部(党小组)131个,划分143个党员责任区,真正把党员干部融入网格、将党的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健全服务体系,增强城市基层治理“功能系统”。建好阵地优服务。积极推动县(区、市)将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按照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信息集成化的要求,打造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9个,建立小区党群服务站、网格工作站26个。创新方式优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社区服务能力建设,在巴宜区试点下放行政权力、公共服务等事项46项,赋予街道对区域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等相应职权,解决街道社区“有责无权”问题。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丰富服务供给,打造“15分钟服务圈”,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发挥作用优服务。结合主题教育,全面推开“双报到”活动,8200余名党员到本单位、本驻地所在社区报到服务,大力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模式,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420余个,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460余件次。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鼓励党员在居住地亮身份、践承诺、作表率,580余名党员兼任网格长、楼栋长,带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巴宜区觉木街道双拥路社区坚持党建品牌精品化、治理模式精细化、服务项目精准化“三化”发力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察隅县竹瓦根镇吉公社区共谋共建共评共享治理模式被共产党员网评为先进典型社区案例。
健全保障体系,壮大城市基层治理“骨骼肌体”。以制度化强保障。健全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方资金参与的经费保障机制,选聘一支服务规范、素质专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定期组织开展街道干部、社区“两委”赴区内外学习培训活动,推动钱往基层投、人往基层走、政策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承载能力。同时,完善基层党组织考核制度,明确社区基层党组织具体考核事项不超过10项以及城市社区网格不代替、不包办政府部门工作,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以规范化强保障。聚焦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重要事项和居民反映强烈的楼栋乱堆乱放、绿化带乱耕乱种等问题,引导社区制定居民公约,搭建“红色议事厅”“协商议事室”“小区户长亮业绩”等议事公开平台,自主规范“联席议事、协商解决、公开结果”等议事流程,先后解决了小区私搭乱建、垃圾无人清理等各类问题310件次,初步形成“邻里事、邻里议”的良好氛围,实现基层问题规范化治理。以信息化强保障。推进城市治理信息化建设,把街道、社区纳入信息化建设规划,整合现有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社区治理等各系统信息资源,通过开设政务服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以及随手拍、微心愿等模块,试点推出“问题码上扫”小程序,打造重点人群关心关爱智能平台,以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