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搜 索

消除“空白点”、大病有保障、政策有衔接——健康扶贫给农村群众带来健康“获得感”

  • 2022-10-17
  • 【字体:    
  • 【打印文本】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题:消除“空白点”、大病有保障、政策有衔接——健康扶贫给农村群众带来健康“获得感”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董瑞丰

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建设驶上“快车道”。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健康是脱贫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

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10年间的健康扶贫工程给农村群众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如何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健康政策怎样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扶贫工作成效。

消除“空白点”增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健康扶贫工作持续在“增量”上下功夫。

10年间,一组数可以“说话”:脱贫攻坚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万亿元,支持脱贫任务重的25个省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2.3万个,乡镇卫生院3.5万个,村卫生室59.9万个,实现了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

另一方面,专业人才是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环节。人才足,县乡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才能发挥应有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乡村振兴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介绍,我国近年来在卫生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招聘等环节增加政策供给:包括免费培养农村定向医学生、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与此同时,1007家城市三级医院与1172家贫困县县级医院结对帮扶,全国累计支援乡村两级医务人员近10万人。

其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口帮扶了河南省兰考县中心医院、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山西省永和县人民医院。自2016年以来累计向上述三所医院派了300多名专家,帮扶手术近2000多台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表示,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和管理资源下沉,在提高受援医院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努力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实现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关键性转变。

大病有保障预防因病致贫返贫

健康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很重要,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疾病直接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健康扶贫主要任务正是解决扶贫“两不愁三保障”任务中的医疗保障问题。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许颖分享了一则故事。2020年11月,健康扶贫工作人员在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进行走村入户调研时,在村口发现了一个不到2岁的孩童,但是孩子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状态不佳。工作人员主动带孩子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孩子是先心病患者。乡镇中心医院按照健康扶贫政策将这个孩子纳入大病集中救治范围,及时联系了上级医院。

“2020年12月这个孩子做了先心病手术,孩子目前非常健康地在成长。”张许颖说,这个故事是大病集中救治政策的实践,也是全国健康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预防因病致贫返贫,实施大病集中救治十分关键。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已对290余万患大病家庭进行专项救治,对1216万因患慢病致贫的贫困家庭进行慢病管理。

“帮扶措施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对贫困患者实行精准分类救治。”何锦国表示,截至2020年底,健康扶贫工程已累计救治2000多万人,曾经被病魔困扰的许多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

守住“两个底线”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行百里者半九十,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按照《关于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我国将进一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

何锦国介绍,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守住“两个底线”、聚焦“两个提升”。

守住“两个底线”,是建立防止因病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守住防止规模性因病返贫的底线;监测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变化情况,守住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的底线。

聚焦“两个提升”,是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包括持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享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强化健康促进,深入推进重点地区重大疾病综合防控,健全健康危险因素控制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因病致贫返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链接:    自治区政府网站      区(市)县政府门户网站      市级部门网站  

主办单位:米林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林芝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藏公网安备 54262302000002号   工信部备案:藏ICP备11000170号-8  网站标识码:5426230001